1)第99章郭嘉拦路_汉末之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汉代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种,地方官学始创于景帝末年的蜀郡,平帝元始三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,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设学:设于郡国为“学”,设于县为“校”,设于乡为“庠”,设于村聚为“序”。但是此项制度并未切实贯彻,汉代地方学校的兴办取决于地方太守、县令的意愿,因此地方办学并不普遍,即使是已办起来的学校也少有能维持长久,多是仅存虚名。

  中央学就是洛阳的大学,大学里的士子一般都是汉末的世家大族子弟,荀彧就曾就于大学。郭嘉只是寒门士子,没有资格进入大学。

  颍川世家大族林立,其中有两家为之最,一个是颍阴荀氏,一个是阳翟郭氏。

  阳翟郭氏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已经靠中央方向搬迁了。袁绍的重要谋士郭图,就出自颍川郭氏。

  郭嘉虽然姓郭,也是颍川阳翟人。但他却是寒门士子,家境和平民百姓无异。郭氏在颍川已经许多年了,若论郭嘉与颍川郭氏的关系。其间可能有一点旁枝微末吧。

  汉代私学盛行。汉代的私学教育具有明显的局限性,私学的师资教材没有切实保证,也没有稳定的金钱来源。在东汉时期造纸术还没有彻底推广。世家门阀控制着历代各种知识书籍。

  世家大族是不屑入私学的,寻常百姓上不起私学,私学的主要学生是来自中等阶级的百姓。

  寒门士子求学艰难,想要走向仕途,必须依附于世家。

  郭嘉很幸运,他被无名学者带入的学院乃荀氏家族门下学院。荀氏家族海内名望,在其家族就学的士子遍布大汉十三州。

  郭嘉很快就跑到刘凡等人的前方,他张开手臂横在路中间。

  刘凡游走于各县这么久了,夹道相迎的百姓无数,胆敢挡住刘凡去路的就他一位。

  见到郭嘉,刘凡谓之奇。

  他长得很清秀,但看起来很瘦弱。从郭嘉的穿着上刘凡能看出他出自寒门。

  “哪里来的小子,快让开路。”刘凡手下亲卫挡在刘凡面前,对郭嘉喝道。

  刘凡拦住亲卫,开口说道:“此非常人也。吾当与其论之。”

  郭嘉的眼睛非常清澈明亮,让人一望便不同寻常。

  “少年,拦吾何事?”刘凡上前几步,对郭嘉问道。

  “虎贲校尉年十七也,吾年十四,可称同辈否?”刘凡一声“少年”看似令郭嘉很是不喜,开口辩道。

  “十四岁未成童,当在家中学习勺舞。吾十七岁,已成童,可以干戈小舞,御射也。”刘凡看郭嘉挺有意思,开口回辩道。

  刘凡心平气和,很平易近人。

  男子十三岁到十五岁是舞勺之年,十五岁到二十岁是舞象之年。

  勺舞是一种古舞,少年皆习之。舞象也是一种古舞,舞象代表男子可以上战场了。

  “闻虎贲校尉有经天纬地之才,包罗宇宙之志。吾以幼者身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1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