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67章 你也没把观众当人啊_开局直播毒鸡汤,差点笑死观众王世风蒋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跟风,是文娱圈的常规现象。

  一旦某个题材爆火成为风向标,那么接下来的半年内,市场上就会充斥同类型题材。

  比如《西游记》这个题材,在神话古装剧中,这么多年只火过这一个题材,于是圈内默认,在这个题材中只有创作《西游记》相关题材才能赚钱。

  这么一跟风,就是十几年,不过近些年也有了进步,以前是逮着孙悟空这个ip薅羊毛,现在慢慢开始创新唐僧这个ip了。

  跟风的好处有很多,就是能够蹭到热度,省去宣发的困难,同时还能因为同类剧对比,进行炒作拉踩。

  而最重要的是,跟风没有创作压力,将一个陌生的题材推广出去,让观众从陌生到熟悉,其中需要很漫长的磨合期。

  在商业逻辑主导的文娱圈,资本不愿意进行这种投入,他们只想投今天拍,明天就能赚钱的商品。

  而导演和演员都是要吃饭的,资本的钱投在哪儿,他们就吃哪儿的饭,也不是他们没得选,只是懒得选而已。

  目的决定动机,动机决定价值。

  所以大夏文艺环境没有优秀,甚至及格的作品,主要原因就是,导演拍戏不是为了创作,演员演戏不是为了表演,平台播戏不是为了宣传。

  尤其是在大夏观众的审美标准,完全被市场和舆论左右的环境下,反正大家都是为了赚钱嘛,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省时又省力的题材呢?

  既然随便拍拍就能赚钱,那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精雕细琢呢?

  还有一种奇怪的说法,某导演认为,之所以没有好的作品,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好的观众,是垃圾观众导致了垃圾作品。

  这个就是离谱的强盗逻辑,是标准受害者有罪悖论。

  就像人们听说有人被抢了钱,不去责怪劫匪,反而责怪被抢的人有钱。

  审美是需要培养的,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也都是有基础标准的。

  但是很显然,有一些人,为了能够更简单的赚钱,把这个标准无限的降低,甚至打压标准的作品出现。

  这就是现在文娱圈的环境。

  而个体是很难改变环境的,环境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影响个体。

  即便王世风有挂,但是他此时面对已经被控制到严丝合缝的环境,短时间也很难有所作为,所以他也只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,选择用跟风打败跟风,先把市场占下来再说。

  高筑墙(跟风赚钱保证现金流)、广积粮(大量生产及格线以上作品培养优质从业者)、缓称王(等时机成熟给那些人上人们上一课)。

  对于这种稳妥的策略,蒋芸很欣赏。

  “也就是说,盯着他们明年的计划表跟进是吧。”蒋芸葱白的手指敲打着桌面“他们拍古装,我们也拍,他们拍悬疑,我们也拍,是这个意思吧。”

  “没错,不愧是蒋总,一语中的!”王世风笑道。

  “可是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1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