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39、第三十九章·弯腰_我在青楼改作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39章

  建平五十三年十月初七,漫山□□已残,茱萸亦落。

  时已近冬,却不知为何缓和的紧,早早备下的夹袄直到今日,还未有得见天日的时候。

  德邻书院中种满了高大的银杏,西风落叶颇有雅趣,小宋先生特特嘱咐了洒扫的仆役,不要动那一地黄叶,任它随秋风来去。

  来年八月便要秋闱,满打满算已不足三百日,不论是否下场,整间书院的学生都陷入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当中。苦读后难免目涩眼乏,望望那厚厚得一地银杏叶,倒也能舒缓一二。

  此时刘拂正端着茶盏,十分悠闲地坐在交椅中,边品香茗边看秋景。

  而在她身后,是整整齐齐的十数张桌子。青衫葛巾的书生们正襟危坐,奋笔疾书。

  今日教导他们经义的先生有事告假,为了学生们不要太过紧张,特定了个颇轻松的题目,让人试着破题答卷。

  答完的,便可自行活动,不受课堂拘束。

  平日里人缘极好的刘拂,每到此时都会成为众人眼刀所向之人。

  她轻吹开浮茶,美滋滋的抿了一口。吞咽茶水的声音,在静可闻针落的屋中格外清晰。

  简直欺人太甚!

  便是与刘拂亲厚如徐思年,也叹了口气,他心间的钦羡与无奈,全随着这口浊气吐了出来。

  听到徐思年的叹息声,刘拂放下茶盏,笑着回头:“众位兄长缘何如此看我?”

  是可忍孰不可忍!若是在几个月前,定会有脾气火爆的书生在忍无可忍之下,起身与刘拂辩驳对峙。

  可惜的是,经过这近九个月的相处,再没哪个不长眼的会去驳斥刘拂。

  能入德邻书院的学生,十有八.九都是天资极佳,自幼获得赞誉无数。但君子贵有自知之明,一次次碰得灰头土脸后还不知“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”的道理,就白长了一副聪明脑袋。

  在走出书院,见到更宽广的世面前,那笑容可掬的少年郎,就是他们如今能见到的最高的“天”。

  是以回应刘拂的,只有奋笔直书时,笔尖划过纸面的“唰唰”声。

  墨香终于盖过了茶香。

  刘拂挑眉一笑,将视线转向她身后的蒋存:“二哥,子曰‘君子不器’,《说文》言‘器乃皿也’,可非十八般武艺所用之利器,你这答卷若交上去,只怕要一竿子将先生送至十万八千里处。”

  蒋存尴尬一笑,将才开了个头的论述收起,重取了张白宣出来铺好。

  新斟了盏茶放到蒋存手边,刘拂低声笑道:“二哥是经天纬地一男儿,行兵布阵信手拈来,提笔时自当一蹴而就,又何须慎之又慎呢?”

  相处这近一年的时间,刘拂已将三人底细摸了个通透。要说方奇然周行是正儿八经回乡科举,那武威大将军把已上过战场的长子踢回老家参加乡试,就不知是所图为何了。

  越是临近乡试,勇武无惧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1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